作為機械裝備的 領,機床制造業的發展來源于其下游產業的推動,機床行業下游產業主要有造船、工程機械、航空航天、汽車、鐵路、電力設備、風電設備、動力設備、制冷設備和石化設備等。
發展分析
汽車行業前景樂觀作為機床下游產業的主導產業,機床的需求并沒有隨著汽車數量的攀升而上揚,中國汽車工程學會裝備部部長陳長年就汽車發展對機床裝備的需求認為:“汽車制造的水平和質量取決于裝備水平,同時,汽車工業的 競爭力又取決于裝備的先進性和制造成本。”隨著技術的發展,汽車零部件制造工藝水平的提升,對機床的要求還會進一步提高,因此,受惠于國內汽車行情的拉動,今后幾個月汽車裝備需求會和汽車產量的增長態勢保持吻合,機床需求前景樂觀。
航空航天還是重頭戲
中國航空航天業的發展,勢必帶動和 裝備制造業的發展。由于航空航天工業產品零件具有耐高溫、高強度、難加工、合金材料與復合材料多、復雜結構件多和工藝要求高等特點,要求機床加工設備向大型(重型、超重型)、高速、精密、復合、智能化的趨勢發展。航空發動機及其零部件加工需要大量高精度機床作支撐,發動機中結構復雜的整體機匣、葉片加工需要多功能、高精度數控機床,如數控立車、數控精密鏜床和五軸加工中心等。為此,航空航天業對機床的高要求,加之歐美、日本等國外強勢機床企業的進駐和當前 金融危機影響下的不明朗環境,進一步加速推動國內機床調頭向 發展。
造船業形勢不容樂觀
中國造船工業發展形勢依然嚴峻,市場競爭愈加激烈。特別是接船難、交船難、融資難的局面沒有改變,而產能龐大、開工率不足及產品同質性太強,也引發了低價競爭。此外,中國造船工業仍面臨著結構調整的嚴峻考驗和 上主要造船 的激烈競爭。
未來幾年新船需求即使出現回暖,也絕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達到2003~2008年的高峰水平,不景氣將會長期持續。因此,作為持續為船用柴油機、螺旋推進器、船用機械和儀表、海洋工程、船臺起重機等提供機械裝備的機床行業,面對當前的船舶行業狀況, 要認清形勢,不能盲目樂觀。
風電行業投資過熱
作為一項環保、綠色的能源產業,中國風電產業在 相關新能源政策激勵下,在2009年金融危機席卷全球時,邁入了新一輪投資高峰期。風電市場蓬勃發展,對配套的機床工業提供了發展的新機遇。其中風力發電站相關裝備的加工是機床需求的主力,需要多種精密、大型數控、專用機床與之配套,比如大規格銑齒機、大規格磨齒機、大規格測齒機,落地鏜床和大電機制造類機床等。一直以來,大部分適合這一領域加工的中 機床大多依賴進口。我國機械裝備制造業也針對風電產業零部件的加工,積極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解決方案,以實現進口替代。特別是進入2009年,國內眾多大型機床制造商調頭轉向風電行業,風電行業一時出現投資過熱的情況。
隨著風電產業的繼續發展成熟,其對機床的需求必會有質和量的雙重提升,反過來也將 中國機床行業的產品結構升級。但在把握機床行業發展商機的同時,調整自我也是 自身發展的一個重要舉動。